第I卷 2015.12.23 本卷共35个小题,每小题4分,共140分,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。 24.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、气候干燥,才使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。 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,也发现了纬锦。这能够说明 A.中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 B.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 C.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D.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 25.“是会之设,专为振兴中华、维持国体起见。”‘联盟人...
文科综合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(选择题)和第II卷(非选择题)两部分。共300分。 第I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,每小题4分,共140分。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 24.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,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。最早的一批姓氏包 括姬、姜、嬴、妫等。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.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 B.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C.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.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25.先秦...
一、选择题(25小题,共50分) 1.《论语•尧日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中体现了此思想的是 A.鲁 B.燕 C.齐 D.宋 2.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《中国近代史》中说:“在贵族政治时代,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,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, 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,实际上在从政中,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,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。”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: A.唐朝设立三省 B.宋朝设参知政事&nbs...
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,每小题4分,共140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 24.《左传•衰公二年》记载赵鞅命令“克敌者,上大夫受县,下大夫受郡,士田十万,庶人工商遂,人臣隶圉免……”这段材料表明 ( ) A.已经对庶人推行军功爵 B.世卿世禄制彻底瓦解 C.爵禄制已经建立 &nbs...
“四校”2015—2016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科试题 24.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:“芒芒禹迹,划为九州”(《左传》襄公四年);“夏有乱政,而作禹刑”(《左传》昭公六年)“鲧作城郭”(《世本•作篇》)。据此推断,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.阶级的产生 B.早期国家诞生 C.王的出现 D.世袭制的确立 25.《汉书》记载:“春正月丁亥,诏日,‘夫农,天下之本也,其开籍田,朕亲率耕,以给宗庙粢盛’。”材料最能反映出 A.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 B.皇帝亲自参加农田劳动 C.汉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D.汉代农业得到大发展 26....
本试卷分为第Ⅰ卷(选择题)和第Ⅱ卷(非选择题)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(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,每小题2分,共48分) 1.“今夫封建者,继世而理;继世而理者,上果贤乎,下果不肖乎?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。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,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,以尽其封略,圣贤生于其时,亦无以立于天下,封建者为之也。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?”根据以上材料,作者认同的是 A.分封制 B.郡县制 C.郡国并行制 D.宗法制 2.依据西周礼制,天子殉葬用鼎九个,诸侯七个。春秋时期,在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。这反映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.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&...
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(选择题)和第Ⅱ卷(非选择题)两部分,共8页,满分100分,考试时间90 分钟。第I卷(选择题48分) 一、选择题(每小题1分,共计48分,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) 1.从夏朝开始,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“一姓王朝”,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,如隋、宋王朝的建立和汉、唐王朝的灭亡。中国古代政政治的这一特点 ( ) A.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.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 C.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 D.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 2.下面是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示意图(数据整理自《太渐水利技术史))。这说明古代太湖地区 ( ) &n...
历 史 满分:100分 时间:90分钟 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30小题,每小题1.5分,共45分) 1.《世界文明史》写道:“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,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。”文中“整个欧洲思想界”主要指的是 A.文艺复兴的兴起 B.宗教改革的进行 C.启蒙运动的兴起 D.相对论的提出 2.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,秦代重在“禁”,汉代重在“尊”,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,即 A.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.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.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&nb...
15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历史试题卷 第Ⅰ卷(选择题,共50分) 本大题有25个小题,每小题2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 1.王国维在《殷周制度论》中指出:“任天者定,任人者争;定之于天,争乃不生。”其中“天定”的是 A.殷周成败 B.嫡庶亲疏 C.分封远近 ...
第Ⅰ卷 选择题(共 60 分) 一、单项选择题(40*1.5 分,共有 60 分) 1.《春秋左传》中记载:“王后无适,则择立长。年钧以德,德钧以卜。”(无适:没有嫡子。钧:均等。)这段记载说明 A.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.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.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.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.荀况在《荀子•议兵》中写到:“凡兼人者三术:有以德兼人者,有以力兼人者,有以富兼人者。……故曰:以德兼人者王,以力兼人者弱,以富兼人者贫,古今一也。”反映荀...